民生连着民心。
老百姓身边的小事,始终是总书记牵挂的大事。
2025年3月17日,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深情寄语,“侗族人民朴实、勤劳、有文化、有智慧,希望大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把乡村振兴搞得更好,祝愿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。”
牢记嘱托,感恩奋进。肇兴侗寨的父老乡亲们,正努力在乡村产业上求突破,在乡村旅游上走前列,在乡村文化上创品牌,向着更加美好的新生活阔步前行。
肇兴侗寨全景
近年来,肇兴侗寨聚焦文旅资源,通过开展乡村旅游产业技能培训、加强传承人培育等方式,夯实肇兴侗寨发展基础,带动群众就业增收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蜡为墨,刀为笔。智慧的侗家人把世代相传的文化做成家门口的产业,联合创办黎平侗品源传统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,以蜂蜡为墨、用蜡刀为笔,在土布上绘就精美图案,将织、染、绣技艺融合,开发出了600多款产品,带动周边村寨妇女居家就业增收。
2024年,该合作社订单额突破800万元。
如今,合作社已壮大至200多人,共计带动周边村寨1200余名妇女灵活就业,免费培训群众3000余人次,让当地妇女凭借指尖技艺实现增收致富。
饭养身,歌养心。朴实的侗家人向来把“歌”看成是与“饭”同样重要的事。在肇兴侗寨,孩童学歌知礼、青年唱歌传情、老人鼓楼传唱,侗族大歌在侗族儿女中代代相传。
伴随着旅游业的兴旺,肇兴侗寨于2022年组建了《布谷催春》表演队,告别过去表演临时凑人数,开启唱着大歌奔富路的新篇章。
数据显示,今年暑假期间,37人的《布谷催春》表演队演艺收入达到了90多万元,队员们靠唱歌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多元。肇兴侗寨实现了“从过去守着火塘唱大歌到如今唱着大歌富起来”的生活。
《侗族大歌》表演现场
塑品牌,引客来。勤劳的侗家人通过加大村寨建筑空间和房屋风貌保护,开展侗族大歌进校园活动,组建侗族大歌队和侗戏班,将谷雨节、芦笙节、侗年节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打造成旅游产品,让更多游客留下来、住下来、玩起来,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活力。
2025年“国庆”期间肇兴景区共接待游客16.05万人次,同比增长52.62%,旅游综合收入1.78亿元,同比增长53.09%。其中,不少游客是奔着侗族大歌前往。
据悉,从2023年起,黎平县连续三年在肇兴侗寨举办以侗族大歌为主“村歌”系列活动,活动全平台话题量累计超20亿次,线上浏览量突破300亿人次,网络关注度累计超70亿人次,进一步提升了侗族大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。
夜幕下的肇兴侗寨
肇兴,这座古老侗寨,犹如一本厚重史书,每一页都写满岁月的痕迹和民族的智慧,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。
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,它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与独特魅力。这里的村民,用勤劳双手和智慧头脑,将现代元素巧妙融入传统之中,让侗寨既保留历史韵味,又充满现代活力。
如今的肇兴侗寨,旅游火热、邻里和谐,正是一幅“村美、人和、业兴、民富”的生动实景图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鲜活样本。(记者 洪英杰)
一审:赵来睿
二审:汤馥铭
三审:李蓓